微信扫一扫
乳山非遗
历史渊源
嘉庆晚年,道光初年时,寨前村有人发现用当地盛产的蠓子小虾腌制的生食小伏虾,口感极其美味,其制作方法逐渐在本地流传开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食小伏虾这道美味被美传到全国各地,名气越来越大。到了慈禧年间,当地的官员将生食小伏虾呈送进皇宫,慈禧食后十分喜欢,赞不绝口,经常邀请百官品尝这道美味。从此以后,清朝皇宫里每年都从寨前村调运大量生食小伏虾,美味的寨前生食小伏虾成为必不可少的贡品,并逐步发展流传一度扬名域外。寨前生食小伏虾在近现代的北京也相当闻名,首都人民广为熟知这道美味佳肴的原因,是因为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前国家文化部部长于会泳都十分喜食寨前生食小伏虾,他们每次进京参加活动或出差到胶东,都会专门采购寨前生食小伏虾带到北京送给亲朋好友,首都人们在品尝了这种生食小伏虾的美味之后,非常喜欢,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逐渐这道乳山寨前小伏虾在北京流传开来。
主要特征
原料特征:乳山口旗杆石到海阳所邹格大坝这段水域,水质特别,雨季大量的淡水从陆地纷纷流入海中,海水与淡水相交融的这段狭长的水域,为小伏虾的生长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在海水与淡水混合水域生长的寨前蠓子小虾,个头小得像蠓虫,是威海地区一种独特的海洋生物,比荣成、文登等地生长的蠓子虾个头小,口感嫩。
产品特征:生食小伏虾是以海产新鲜蠓子虾经细磨、沥水、发酵制作而成,无任何添加剂,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糖、钙、磷、铁和各种维生素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调味品。
制作特征:在捕捞过程、沥干水分、盐制比例、隔绝淡水、缸坛选择、密封发酵等方面有特殊制作步骤与条件要求,每一项过程不严格按照步骤操作都会影响品质,导致口感不纯。这需要传承师傅的经验掌控才能制作出最纯正的小伏虾。
非遗传承人
张玉敏嫁到寨前村后,对寨前生食小伏虾的制作技艺十分感兴趣,经常主动研究制作,向公公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公公决定将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制作小伏虾的技艺精髓传授于她,希望年轻一代的她能够将寨前生食小伏虾的制作技艺传承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道美味,使家家户户都能品尝到这道美味。经过张玉敏的不懈努力,在使自身制作技艺越来越纯熟同时,不断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送给亲朋好友品尝,给感兴趣的人们讲授经验,通过各种网络多媒体平台展示,逐渐带动了一批她的近亲属及年轻人投入到小伏虾的生产制作技艺中。现在她自己一家年产生食小伏虾800多斤,成为远近闻名的生食小伏虾经营大户,产品在乳山、威海、烟台、东北、北京等地相当闻名。